凌冽的寒风吹下了银杏树最后的几缕金黄,拿着论文走在校园里的我显得行色匆匆,路过操场看到那一排排杨树簌簌而落的枯叶时不禁想起,这已是我在北外的第五个冬季了。而今年的冬季与往年略显不同,因为在今年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即将为自己在北外网院的本科学习画下句点。想到这里,我不免在操场前驻足,看了看在球场上挥汗的学生和晨练的教职工家属,心里默默感慨道:这“景”,看多少遍都好。一阵冷风迎面吹来,我这才回过神来想起自己还有答辩任务在身,便又继续匆匆地朝逸夫楼方向走去了。
不一会就到了答辩等候室,这答辩等候室便是我们平时常用来上课的教室。每次参加面授课,我总爱坐在中间靠左的第三排,因为我觉得那是看黑板的最佳角度。当然,这次也不例外,我依旧坐到老位置上。这一坐下,讲台上便满是主讲老师们的身影。
每一堂课都是美好回忆的体现。细心亲切的姜芸老师在专心致志地讲着《强化阅读》;可爱活泼的刘姗姗老师在形象生动地讲着《听说交互》;幽默风趣的吴立高老师在诙谐生动地讲着《文学阅读与欣赏》;沉稳大方的石丽敏老师在不紧不慢地讲着《交际与演讲英语》;美丽智慧的邓亚峤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着《高级英语写作》;还有优雅的蔡静老师在循循善诱地讲着《英语翻译》。
《文学阅读与欣赏》课上吴立高老师一直保持着年轻人的精神头给我们讲段子扔包袱,让枯燥的文学阅读少了困意,多了趣味。一次仅四小时的《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对于尽职尽责的邓亚峤老师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惩罚”,因为这四个小时对她来说实在是不够用,她总是担心讲给我们的知识点不够多,不够全。她的经典讲词“同学们不好意思,再耽误你们一点时间,我把剩下的几个要点讲完。” 随后的加时讲堂让她错过了自己的午饭。虽然有的同学等不及离开了教室,但对于这样的加时课,我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恩。
老师们的师德与师恩让我心存感激,词典里恐怕难有一个形容词能形容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正是因为有网院老师的尽职尽责才让每堂课都是那样地熠熠生辉,别具一格。北外网院求学的这条路,你可以轻松一点走,也可以肩负重任,但请你不要一个人走,因为还有网院优秀的老师们陪着你走,只要你愿意,你便能握住他们的手,跟随老师的指引,这条路便满是风景。
抬头一看挂在黑板旁的时钟,离我答辩的时间还有一会儿。此刻,平静的心情替代了紧张不安。可能是因为我坐在曾经和小组伙伴一起上课奋斗过的教室吧。往常,面授课谁要来得早,谁就帮其他成员占好临近的座位,这样抱团上课的方式让我们小组的出勤率额外地高,课程几乎节节都不落下。每次面授课都有专门负责录下当天讲课内容的同学,为的只是给未能参加面授课的小组成员补课使用,课程资料大家也都是在课后第一时间整理分享给未参加面授课的小组成员。这样,即便有特殊情况未能来上课,也会因为有小组伙伴的帮助而顺利赶上学习进度。做作业的过程中大家总是保持着最密切的互动,我们相互交流意见,讨论问题,一起解决难点,就像是在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比起之前自己独自完成作业多了许多热情和动力,也抹去了独自完成作业的枯燥和焦虑。
除了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每学期期末考试前,因为时间紧迫,大家的神经也处于紧绷的状态,我们都咬紧牙关冲刺学期末的考试。而这时,我们小组成员都会相约至图书馆一起复习,因为孤军奋战有悖于我组的团队精神。如果小组里出现一两个懒虫其他成员也可以用团队力量唤醒他沉睡的斗志。这一点,在最后一学期论文写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几乎每周末都泡在图书馆,不是国家图书馆就是学校图书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始终是团体行动。早鸟组员们经常是图书馆还没开门就去排队等着占位了。那段时间大家经常是先焦头烂额地奋斗一上午,然后一起吃午饭,期间论文内容不离口,虽说一上午被论文整得焦头烂额,但大家在说说笑笑间很快便忘却了。如果单独行动,有时确实会因为自己的松懈而放任自己,但有了团队就像肩负一种责任一样,此时的心理通常是:大家都在努力,不能因为自己松懈影响小组的前进步伐。因为我们小组有着团结一致的情谊,才会保持着共同前进的步调坚持到了最后。经历了论文写作煎熬的三个月,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答辩,虽说写作的过程是那样的痛苦,但回味起来脸上会不经意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两年多的时光里,与小组伙伴共同进步的画面历历在目,组团学习也成了我们PowerGroup的小组文化,大家都是这样以你牵着我,我拉着你的方式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从学习到生活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很幸运能加入PowerGroup。因为与身边的伙伴一起,才能在这条学习之路上有了更多的收获,看到更美的风景。此时,我已经带着这份在北外网院根深蒂固的友谊走出了答辩室,而我在这里的收获远不止学历的提升。
北外校本部学习中心 英语专业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