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柳
许多人在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涯时,常常会有美丽的校园、高耸的教学楼出现。而对于她来说,心中涌动着的那份感动,不是以前那个学校的大草坪和宽敞的阶梯教室,却来自于书桌上的那台电脑。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和电脑连接着的那个称为“英语之星小组”(简称星组)的网络平台……
2002年夏,新浪网上的北外网院招生广告吸引了她。也许是她一直对自己的英语缺乏自信而萌生了学习的渴望,也许是网络教育方式符合她那好于探求新生事物的天性,也许是学习电气电子和信息科学的她,对网络和电脑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她毫不犹豫地成为了一名网院学生。
入学之初的兴奋过去了。当一个人静下心来面对课本和电脑时,她茫然了。没有了那熟悉的校园,朝夕相处的同学,孤独、迷惘伴随着期待萦绕在心头。当有一天在论坛上看到有人提议建立网上学习小组时,她欣喜万分。高山流水,终觅知音,难捺心中的激动马上跟帖响应。十几个同学抱着火一样的热情很快走到了一起,星组作为网院第一个网上学习小组诞生了,她与星组的缘分也就悄悄地开始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10月17日 晚,星组的VOB节目终于拉开了序幕。小组规定每周组织一次VOB节目面向全体同学,组员轮流主持节目。后来,总部为星组提供了专用的论坛和VOB频道,让小组活动更方便。就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星组的斑竹换代了,学哥学姐毕业了,学弟学妹又来了,星组自成立日起一直坚持活动,至今共组织了132期VOB节目,并且在星组论坛上留下了2,063个话题,43,582个帖子,内容涉及英语学习、社会时事、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这些节目和话题,只要登录“学习论坛->英语技能类-〉英语之星小组”,随时都能找到。有人戏言星组节目是口语考试的练兵场,培养主持人的摇篮。另外,星组还曾经在“2003课堂英语教育与网络英语教育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为网络教育的研讨事例登台展示,并被收录在相关的论文集中。
面对星组,她的心中常常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大家身兼数职,有家庭有孩子有工作有家务,可是担任主持时那敬业的态度让她难以忘怀。那稚气的哭喊声是话筒那边主持人的小宝贝的,那飘过来的面香来自于从结婚宴席饿着肚子赶回来的主持人碗里……。“菜园”让一个个抽象的ID演变成一张张真实的笑脸,“锅炉房”煽风点火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连灌水高手们一个滑稽的鬼脸都能给大家带来笑声……。还有,网上圣诞晚会上那白胡子的圣诞老人,新年晚会上那悠扬的新年钟声……。无数的感动和欢乐,支撑着星组的每一个节目,相伴着星组一路走来。
她记得第一次主持节目时的紧张。是屏幕上不断闪动的文字鼓励了她,漫长的2个小时过去了,她如释重负,既体会到了主持节目的不易,也尝到了甜头。从查资料到选题,从准备到开场,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好机会。她也记得制作小组标志图案时的烦恼。虽然平时兼职为公司制作网站,用电脑设计标志不是一件难事,可是,什么样的标志才能诠释星组呢?惴惴不安中制作出来的标志竟然得到了一致认可。
慢慢地,她体会到星组的文化氛围,只要谁为星组做了点什么, 不论事情大小都会获得赞美。只要谁开口了,不管英语是否地道都能赢得喝彩。只要谁有困难,无论困难大小都能得到帮助。星组就像一个大家庭,宽容、祥和、快乐。这样的氛围让她在延修期间也没有舍得离开星组,没有了作业和考试,但参与星组活动的热情一如既往。
她本以为只有传统的校园是真实的,却从来没有想到,网络校园也会如此令人留恋。她常想,大家原本素不相识,至今从未谋面。是大家对英语的热爱,对学习的执著,对成功的渴望,对友情的珍惜,织成了一片轻柔的网络,网住了星组的你我他。不是吗?大家时而顽童般的调皮,天使般的纯真,时而师长般的睿智,书呆子般的刻苦,人性的真善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演绎。
星组的舞台是虚拟的,登台的演员却是真实的。虚拟和真实,统一得如此完美。是什么造就了星组?望着满天繁星,耳畔响起了星组的理念∶“每一个成员都是一颗小星星,拥有自己的光亮又属于银河。我们既希望以每一个人的努力,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又渴望和无数个星星一起,照亮广袤的银河”。是啊,是星与星之间的那份独特的情怀“星之缘”,让她和大家相识在星组这个虚拟而又真实的英语网络舞台上,轻舞飞扬。
评语:
网络学习的参加者如何互相支援,这是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都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北外网院“星组”由学员自主发起,得到了网院的支持,“星组”的实践对网院和学习者都有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本文简约但又不失生动地描述了“星组”的成长历程,让人们看到了网络学习在艰苦之外的快乐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