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符合中国读者习惯的服务方式
建符合中国读者习惯的服务方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通常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无墙图书馆已经不再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让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这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的合作成就。图书馆已经没有了物理上的“墙”,但是新的“墙”又产生了,也就是知识产权保护,这是数字图书馆的“墙”,也是很难逾越的“墙”。如果没有知识产权这道“墙”,图书馆可能很快就不会存在,一些大公司,如谷歌、百度,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窥视,是图书馆新的危机。
然而,知识产权的过分强调也会为信息的使用带来不便。在信息资源高度传播的今天,信息共享无法避免。以开放获取为核心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公开、公有与公用中,寻求着一种平衡,从而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是随着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而发展的。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少数图书馆的实践来看,信息共享空间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还有待时日。因为中国人性格内敛,不善于与人交流,而西方构建的信息共享空间,除了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更是一个读者之间交流的场所,这并非大多数中国读者所喜欢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构建让中国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方式,这需要实践和摸索。现代图书馆建筑,自然会随着图书馆功能定位的发展而变化。目前,图书馆已经在突破单一的文献服务的社会角色,更多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在图书馆建筑中,经典影视欣赏、书吧、文化展览、学术讲座,也越来越成为读者接受的图书馆服务形式。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Web 2.0的风行更使我们看到了以Web为平台,以服务作为软件营运模式的时代的到来。图书馆2.0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人们将图书馆2.0运用于个性化门户、内容聚合、个人日志、网络百科全书等Web2.0互动技术,期望给广大读者创造一个知识创造和交流的社区环境,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先进的知识体验和服务,将图书馆系统由以前的“以系统为中心”变革为“以读者为中心”。
图书馆2.0为IC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且二者的服务理念和内容都是相似的。因此,图书馆2.0与IC的融合,必然使图书馆从理念、技术、服务内容来进行完整的升级。
(摘自 中国教育网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