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学
我的个性:
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坚持学习的动力源泉;
热心助人是当好班长的人格魅力。
最难忘的一件事:
2004年5月的某一次面授课。
我像往常一样,从200多公里的涪陵区乘车来到学校。时钟踩着它滴答的节拍,向着那第60个格子一步步有序的迈进。一阵阵的手机铃声在静悄悄的教室中回响着--今天因事请假的共有六位同学,而我们班仅有七位同学组成。
此时的教室显得那么的空旷和安静。
讲台下面坐着一个人--是我,唯一一位没有请假的学生;讲台上站着的是我们敬爱的陶丽霞老师,依然是一个人。
“老师,您不要因为我一个人听课失去讲课的信心!”
老师笑了。
“你不要因为只有一个人来上课,失去学习的信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
我们就这样互相鼓励着进行“教”与“学”,完成了这次在“班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One to One ”面授辅导课。
同舟共济渡三载
三载苦读,贵在坚持
“网络学习”是新兴的一种学习模式,它学习时间灵活,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在职人员!然而,在职学习难免就都面临如何解决学习和工作时间上的矛盾。
我是一名水产高级工程师,平日里工作就很繁忙,经常要处理工程上十分复杂的问题。特别是2003~2004年,我受命在乡下建设200多亩渔场,是工程建设代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还要协调、处理工程施工时与当地农民产生的矛盾,肩上的担子很重。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为能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的矛盾,排除工作对学习的干扰。自己平时尽量多做一些工作,在需要面授时就能有时间;或者与同事商量,调班工作。不管天寒地冻和炎热酷暑,常常都是学习到深夜。
由于我住在市郊区的涪陵,距离学习中心200多公里。每次上面授辅导课,都要早晨5点左右就起床,然后乘第一班车去重庆市内,当天下午上完课后,再立即返回。此时,通常已经是晚上8点钟左右。
除此之外,每天尽量保证3~4个小时的自学时间,主要是在晚上8~12时进行。如遇周末,只要不参加面授,全天投入学习课程。在学习方法上,严格按照北外网院教学大纲计划的学习进度和要求,认真听教学磁带、阅读好每篇课文、做好每道练习,每周必须保证上1~2次学习平台,认真提交各门课程每一阶段的学习记录和课程作业,确保学习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我已顺利毕业,感谢北外网院这片沃土的培育,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用心沟通,相依相伴
我作为班长,不但自己要认真学习和参加面授辅导课,还要尽量带动、鼓励其他同学坚持学习。我们班虽然人数少,但是有特殊情况的同学却很多。根据同学们各自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认真做好思想工作,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不掉队,大家一起携手将学习坚持到底。
就说李瑛同学,她住在昆明,曾一度因为距离太远而产生过中途辍学的念头。工作忙,压力大,每次参加考试,她都要从昆明乘座飞机到重庆,考试结束后马上再飞回昆明。这样的奔波,对于一位体质较差的女同志而言是很辛苦的。李瑛也由此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我了解到情况后,就耐心地开导她、鼓励她,尽可能的为她提供一些帮助,终于使她打消了辍学的念头,下定决心和大家一起坚持学到最后。
网络学习者,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同学间出现很大的年龄差是在所难免的。像我们的“老大姐”陈运蓉,她曾在“裕兴电器”股份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后来自己又开了一家公司。因为年龄较大,她常常会由此产生一些心理压力。我就经常和陈大姐沟通,鼓励她把英语学习与她的商务工作相结合。还有年龄最小的何媛媛同学,她是重庆市工商大学投资经济专业的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在她的面前,我们都是长者。我常告诉她,她的专业在今后会有很多机会使用英语,一定要坚持学习;在和我们这些年龄较大的同学相处时,她会比其他的在校生获得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还有在“宗申集团”工作的机械工程师王海同学,他经常出国考察,需要使用外语的情况很多。我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实际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坚定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之外,我还会经常打长途电话了解每位同学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问一问大家的学习进度,提醒同学们提交作业、填写学习记录卡、考试预约、教材订购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辅导中心的联络,了解教学上的必要事情,及时通知每位同学。如开学时间、考试时间、面授课的教师安排等等。
时光飞逝,我们毕业了!回想着同学们一起携手走过的岁月,作为班长,我的心里有种难以形容的激动和喜悦!
祝愿我的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进,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