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等方向)在职研火热来袭

发布时间: 2016-06-14 15:31   来源: 北外网院
关键词: 英语 文学 在职研
一、培养单位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其前身英语系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最优秀的外语院系之一,拥有英语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学院下设英语系和翻译系,有一支杰出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导19人,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在校本科生700人,硕士生350人,博士生约50人。英语学院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立志成为全国英语教育的典范。自成立以来,英语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外交、外贸、金融、媒体、英语教育和翻译人才。

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是全国高校最活跃的单位之一。英语学院拥有十一个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MTI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英语学院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学科。

英语学院以全人教育、跨文化取向、创造性学习和跨学科课程设置为特色。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学功底、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思维、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优秀人才。研究生教育包括英语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美国研究、英国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加拿大研究和爱尔兰研究等方向,重视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课程设置旨在夯实英语功底,拓展学术视野,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毕业生在外交、对外传播、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贸和英语教育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英语学院重视对外合作和交流,与英、美、澳、加、爱、新等国的10多所重点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短期留学和国外夏令营学习机制,并推出了本、硕、博三层次的对外合作办学;吸纳外国留学生攻读学位,与中国学生同堂学习,实现教育的国际化。

英语学院以“知周中外,道济天下”为院训,以“人文教育、跨学科课程设置、融合式英语习得、跨文化能力培养和创造性学习”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专业,为国家培养国际型、通识型精英人才。

二、培养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夯实英语语言基础,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系统了解英语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翻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初步了解各相关学科(文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翻译学等)的基础理论;知晓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发展。在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美、英、澳、加、爱等国别研究子方向就某一重要问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研究。

研修班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完成研修后,学生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和跨国组织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课程涵盖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英美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国家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四个方向的主干课程。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3门、专业必修课4门、专业选修课8门。

 

    方向

  公共必修

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

 

 







 


英语文学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高级阅读 (I)
高级阅读(II)


20世纪西方文论


应用语言学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当代翻译研究


英美现当代小说
英美戏剧
第二语言习得
文体学
英语国家政治经济
美国历史与文化专题
基础口译
基础笔译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英语国家研究(含美、英、澳、加、爱等国别研究)


翻译理论与实践

注: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共30学分。

专业选修课课程在研修班教学过程中会视学生选择专业子方向情况适当调整。


学院向课程班学生开放大部分全日制硕士生课程,申请学位的学生可选修或旁听拟撰写学位论文子方向的专业课(3-4门),选修此类课程、考核通过可兑换进修班专业选修课学分。


四、教学、考核

课程教学时间为1.5年,3个学期。在职学习业余时间授课,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集中面授主要采取周末授课形式,每周周末上课。


学院向课程班学生开放大部分全日制硕士生课程(部分课程需经任课教师同意),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在学期间可在撰写论文的子方向选修3-4门主干课程(暂定随全日制硕士生插班上课),可相应兑换研修班专业选修课学分。


考试包括课程考试、英语学院申请学位资格考核、教育部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等。课程采取考试或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申请学位时需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规定发表或出版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


五、培养流程

  1. 报到注册与听课。按每学期课程安排选修课程。正常课程学习应在1年半内完成,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课程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通过学院组织的15门课程考试后,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统一颁发同等学力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2. 通过院系组织的申请硕士学位资格考试,报研究生院审核、通过(3月)。
  3. 系统登记。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的,本人提出申请,提交要求的书面材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注册登记、采集图像与指纹信息,签署《诚信承诺书》等。经我校学位办公室资格审核同意,有资格报名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并申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
  4. 系统登记后4年内,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水平考试(二外:日、俄、德、法任选一个语种,每年5月考试)。
  5. 通过全国统一水平考试后申请论文开题,缴纳论文指导与答辩费用;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6. 在提交论文后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
  7. 论文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

课程班学习流程图

培养流程图

六、招生对象与条件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者,开始申请程序时需获得学士学位三年以上,可提前参加课程进修班,申请学位前达到时限要求即可);只参加课程学习不申请硕士学位的考生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2.通过学院组织的入学综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
3.专业与年龄不限。

七、收费标准

学费说明如下:

  1. 研修班入学考试报名、考试费200元。
  2. 研修班学费30000元,考试费:260元/门,共计3900元;如选修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考试费为260元/门。
  3. 入学时缴纳全部学费。研究生班正式开课后,学员因故不能坚持进修,视作自动放弃学习,不退学费。
  4. 论文指导和答辩费用:6500元。包括论文开题费用、导师指导费用、论文评阅与答辩费用。学生在通过全部考试,申请开题时全部缴纳。
  5. 申请学位者参加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申请硕士学位费用,直接向国务院学位办规定的相关部门缴纳。

八、报名方式
(一)报名时间:2016年5月16日——2016年7月20日
咨询电话:053255761139

咨询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62号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继教处103

(二)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
  登录en.beiwaionline.com 在线填写报名表
2、提交报名材料:
(1)本人最后学历证、学位证的复印件(A4纸)各一份;
(2)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北京外国语大学课程研修班报名登记表》(在“课程研修班报名系统”中生成此表,上传电子照片要求:证件照,背景色为白色或蓝色)。
上述材料整理齐全后,于2016年7月20日前寄/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或将以上材料扫描件发送至报名邮箱:bwyy@bfsu.edu.cn。
3.学院组织的入学综合考试:
科目:基础英语+综合面试
时间:2016年8月中旬
报名费:200元/人

附件

  1. 课程介绍
  2. 师资队伍

课程介绍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其英语写作能力,特别是学科研究性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术写作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何选题、查找和评述相关文献、选用合适的理论视角、搜集和分析相关材料,正确引用与整合资料避免抄袭,正确使用学术体例等。将通过阅读学术论文范文、课堂分析讨论、阶段性写作任务及学生互评互动等环节,使学生完成从选题到最终写成完整学术论文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最终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高级阅读 (I)、(II)

高级阅读的中心任务是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好的英文,从而提高兴趣,主动从文字与内容两方面去研究、吸收。课文主要包括:文学性的散文、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节选的章节;语言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的说明文、议论文、政论等。教师将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梳理课文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即作者要表达什么,其内容是如何组织、又是如何表达的;学生以口头报告、课堂讨论和翻译作业等方式参与教学,课堂讨论则考察学生对课文的准备以及即时反应能力。

20世纪西方文论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代文论和西方文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理论水平。介绍心理分析、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同性恋理论、后殖民主义、后现代空间等理论。讨论的话题包括自我与他者、性别与性、历史与意识形态、知识与权力、言语与写作、自然与文化、经历与身份等。

应用语言学

本课程的主要关注点是外/二语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涉及多种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初步把握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研究视野,(2)为学生在外语教育等领域进行科研打下基础。本课程的话题包括: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外/二语课程;外/二语教学的模式、途径与方法;口笔语教学理论与实践;错误分析;语言测试与评估;双语教育与CBLT;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外/二语学习者;社会认知-文化理论与外/二语学习;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本课程将在学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如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理论等)的基础上,就主要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的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制度、教育、电影艺术、多元文化主义等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历史沿革和当代演变,并开展适当的比较研究。

当代翻译研究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基本了解西方翻译理论的相关内容,对西方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系统的认识,了解当前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对翻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翻译研究论文写作进行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了解当前翻译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选题、总结文献、提出方法论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

英美现当代小说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英美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其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认识。授课内容由现当代英国小说和美国小说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及二战后至今的英国当代小说。后者包括20世纪以来有影响的美国小说家的作品。主要作品包括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康拉德的《吉姆爷》、威廉•戈尔丁的《蝇王》、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


英美戏剧

本课程包括英国戏剧和美国戏剧两个模块。前者涵盖15世纪末英国道德剧《凡人》至当代英国剧作家品特的代表性剧作,在剧种上顾及了每个历史时期戏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后者
引导学生研读20世纪20至90年代美国戏剧史上的知名作品,重点探讨作品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介绍重要戏剧家的戏剧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和研究视角,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方法。授课内容包括二语习得概况、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视角及方法、中介语过程、语言输入输出、语言迁移、个体差异、课堂二语教学等。


文体学

作为语言学和文学的交叉学科,“英语文体学”课程将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有见解地对不同的文学文本(如小说、戏剧和诗歌)和非文学文本(如广告、新闻、网络聊天)的语言进行描述、分析和诠释。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英语文体学中的主要概念,熟知分析不同的英语文体的主要方法。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提高诠释和欣赏不同文体的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分析文体的过程中达到透过语言的外在形式来揭示语言内在的语用功能,了解在不同语境下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随着文体意识的提高,学生也将提升实际运用英语的语用能力和翻译意识。


英语国家政治经济

本课程将在学习比较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就主要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的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对外关系、经济政策、对外贸易等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了解主要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历史沿革和当代演变,并开展适当的比较研究。


美国历史与文化专题

本课程涵盖了美国国家“神话”(national mythologies)的三个主要方面——美国边疆(the frontier myth)、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以及美国成功(American success),通过对相关学术文献、历史档案、小说、绘画、音乐、影视作品等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美国国家“神话”进行批判性分析。


基础口译

本课程是一门以技巧为导向、侧重实战演练的汉英和英汉交替口译训练课程,旨在达成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口译相关技能;(2)使学生熟知国内外重要局势和政府的方针政策;(3)培养学生口译职业精神以及综合素养,包括整理收集各领域的背景知识,了解社会文化差异并积累与各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表达。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阅读背景材料、词汇、表达法等,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汉英和英汉交替口译技巧(包括记忆、笔记、数字译法、快速反应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及词汇,课上可让学生轮流选2人做一个简短的英文陈述,培养学生查阅组织材料和公众演讲能力;组织一次模拟会议,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和口译综合能力。


基础笔译

通过翻译实践,引导学生研究英汉互译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些问题,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共性与差异,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以及其中涉及的语境、文体、语言和文化差异等要素,以建立对翻译实质的正确认识,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接近或达到专业翻译的水平。



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专业课教师87人, 其中博导19人,教授26人,副教授30人。


序号

学科方向

姓  名

性别

专业技术职务

备注

1

英语文学研究

金  莉

教授

博导

2

英语文学研究

王丽亚

教授

博导

3

英语文学研究

马海良

教授

博导

4

英语文学研究

潘志明

教授

博导

5

英语文学研究

张  剑

教授

博导

6

英语文学研究

张在新

教授

博导

7

英语文学研究

张中载

教授

博导

8

英语文学研究

赵国新

教授

博导

9

英语文学研究

陶家俊

教授

博导

10

英语文学研究

侯毅凌

教授

 

11

英语文学研究

陈  丽

副教授

 

12

英语文学研究

刘葵兰

副教授

 

13

英语文学研究

邱  瑾

副教授

 

14

英语文学研究

王小梅

副教授

 

15

英语文学研究

张  峰

副教授

 

16

英语文学研究

赵  冬

副教授

 

17

英语文学研究

周  炜

副教授

 

18

英语文学研究

申昌英

副教授

 

19

英语文学研究

李朝晖

讲师

 

20

英语文学研究

刘  波

讲师

 

21

英语文学研究

邱  枫

讲师

 

22

英语文学研究

邵雪萍

讲师

 

23

英语文学研究

王元陆

讲师

 

24

英语文学研究

夏  燕

讲师

 

25

英语文学研究

谢登攀

讲师

 

26

语言学及应用言学研究

蓝  纯

教授

博导

27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周燕

教授

博导

28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张莲

教授

博导

2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杨雪燕

教授

 

3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金利民

教授

 

3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陈亚平

教授

 

3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陈  辉

副教授

 

3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林  岩

副教授

 

34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王小英

副教授

 

35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魏  峥

副教授

 

36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易  炎

副教授

 

37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夏登山

副教授

 

38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梁  昊

讲师

 

39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黄  俊

讲师

 

40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杨莉芳

讲师

 

41

美国研究

李莉文

教授

博导

42

美国研究

孙有中

教授

博导

43

美国研究

谢  韬

教授

博导

44

美国研究

付美榕

教授

 

45

美国研究

李期铿

教授

 

46

美国研究

郭亚玲

副教授

 

47

美国研究

滕继萌

副教授

 

48

美国研究

王镇平

副教授

 

49

美国研究

陈崛斌

讲师

 

50

美国研究

高  蕊

讲师

 

51

美国研究

贾  宁

讲师

 

52

美国研究

李今朝

讲师

 

53

美国研究

马丽媛

讲师

 

54

美国研究

宋  颖

讲师

 

55

美国研究

闫循华

讲师

 

56

美国研究

伊  蕊

讲师

 

57

美国研究

翟  峥

讲师

 

58

美国研究

张春波

讲师

 

59

英国研究

王展鹏

教授

博导

60

英国研究

石同云

教授

 

61

英国研究

钟美荪

教授

 

62

英国研究

沈  毅

副教授

 

63

英国研究

宋云峰

副教授

 

64

澳大利亚研究

陈兰芳

副教授

 

65

澳大利亚研究

戴  宁

副教授

 

66

澳大利亚研究

李又文

副教授

 

67

澳大利亚研究

夏玉和

副教授

 

68

澳大利亚研究

窦  薇

讲师

 

69

澳大利亚研究

胡  丹

讲师

 

70

澳大利亚研究

李建军

讲师

 

71

澳大利亚研究

周杜娟

讲师

 

72

加拿大研究

耿力平

教授

博导

73

加拿大研究

龚  雁

副教授

 

74

加拿大研究

董宜坤

讲师

 

75

加拿大研究

张笑一

讲师

 

76

加拿大研究

王文丽

讲师

 

77

翻译研究

马会娟

教授

博导

78

翻译研究

张威

教授

博导

79

翻译研究

和静

副教授

 

80

翻译研究

柯克尔

副教授

 

81

翻译研究

吴青

副教授

 

82

翻译研究

吴文安

副教授

 

83

翻译研究

孙三军

副教授

 

84

翻译研究

曾诚

副教授

 

85

翻译研究

邓小文

讲师

 

86

翻译研究

马祖琼

讲师

 

87

翻译研究

王颖冲

讲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院长信箱: yzxx@beiwaionline.com      合作信箱: hezuo@beiwaionline.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13 16:15:15